武当|太乙|内功|养生|道家|站桩|静坐|修真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3780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重温已经陌生的中华文化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求真 发表于 2005-2-25 10:05:3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中华文化之明显特点:


<p>
  1、重道德
<p>
<p>
  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求道于广成子,留给后人一个“道”字: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!”(见黄帝着《阴符经》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)
<p>
<p>
  老子李耳五千言,深奥难懂,但题为《道德经》明确点明“道德”二字,通俗传世。
<p>
<p>
  孔夫子问礼与老子,老子告知“仁、义、礼”是人类道德递降的产物,“大道废,有仁义”,孔丘不能理解,但极为向往,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!”。他把自己定位于道与德之下的“仁”,孔丘说:
<p>
<p>
  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。
<p>
<p>
  他要求学生首先在道德上身体力行,做到之后,才授以六艺(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术),在人际关系上给学生提出具体而平易的规范:
<p>
<p>
  “弟子入:则孝(在家孝敬父母),
<p>
<p>
  出:则悌(出去待人如兄弟);
<p>
<p>
  谨而信(谨言慎行,守信用);
<p>
<p>
  泛爱众(广泛地去爱大众);
<p>
<p>
  而亲仁(重点亲近仁德之人);
<p>
<p>
  行有余力(以上都做到,若还余有精力),
<p>
<p>
  则以学文(用以上的规范做基础,才能谈到学文化)”。
<p>
<p>
  以这种教育观,三千弟子中决没有有学无德的秦桧,严嵩;绝培育不出9.11杀手、人肉炸弹、德国纳粹盖世太保、红卫兵及9.11人类灾难幸灾乐祸的没头脑的假民族主义愤青。
<p>
<p>
  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纯粹用道德来衡量:
<p>
<p>
  “雍也可使南面(仲雍可以作国王)”,东里子产善于润色文章,子贡善于经商,子路长于军事,宰予可以从政、作官。但孔子不以才智而以道德排名,而德重在于行,七十二贤人中排名第一二的是:“德行:颜渊、闵子骞……”,孔子称赞颜渊说:“一箪饲(用小竹篓当饭碗),一瓢饮(用瓢当水杯),曲肘(?)而枕之(曲肘代替枕头),在陋巷(穷胡同),人不堪其忧(别人会忧愁不已),回也不改其乐(安贫乐道,颜回不改乐观人生)。贤哉回也!”可见孔子对道德精神因素的重视。
<p>
<p>
  中华文化所要求的气质与风度:
<p>
<p>
  “文质彬彬(文指外表,质指本质)”
  “温(和)良(善)恭(敬)俭(朴)让(礼让)”
  “谦谦君子:温润如玉”,而不是梳头、抢勋章、斥记者、带钢盔,俗不可耐,杀气腾腾。
<p>
<p>
  2、重和谐
<p>
<p>
 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中的宇宙模型,相生相克,相互制约,平衡而和谐,与斗争哲学相反,不是消灭对方,控制对方。《素书》中所谓“同类相依,同难相济,同声相应,同道相成”。
<p>
<p>
  3、重包容
<p>
<p>
  佛教亡于印度而传于中土,中华对西方文化同样择善而从,形成以佛、道、儒为根基的大度包容的中华文化。
<p>
<p>
  4、多层次
<p>
<p>
  但我本人对中华文化出世部份更为神往(明白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归宿,却又超然物外,不在其中),如高超的预测学:我在1943年看到唐朝所传《推背图》: “一声听得金鸡叫,大海沉沉日已过”,在1945金鸡之年日寇投降,果然应验。宋朝邵雍先生梅花诗十首,一直说到6.4与赵紫阳:“火龙蛰起燕门秋,原壁应难赵氏收” 。
<p>
<p>
  无奈“出世”之经书过于艰深,曹操杜牧皆高智商,二位只能注解《孙子兵法》,而黄帝遗著《阴符经》只有汉代张良、诸葛亮两人能够懂得而作注解。但这注解,只通古汉语也读不懂,不在于智商、知识水平,它要求德与智的统一,修与炼的统一,体能与心智的统一。
<p>
<p>
  中华文化对历史的预见决不是所谓从低级到高级,从原始到共产。
<p>
<p>
  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老子说是人类道德下滑的七大阶段,而人类社会靠道德维系,而不是靠“唯物”。为诸葛亮所崇敬的春秋时代齐国宰相管仲说:“礼、义、廉、耻,国之四维;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!”。今天已糟蹋到四维不张、失智无信的地步。
<p>
<p>
  秦朝末年,张良惜老怜贫,汜桥纳履,得到黄石公所赠之《素书》,都以为是兵书、战策,直到晋代盗墓贼,掘张良墓,玉枕中发现《素书》才知道与军事学无关,是道德修养之书,用以理身、理家、理国,内涵精深丰富,张良受益无穷,为帝王师:废秦苛法,使汉初无为而治,减去人民费税、劳役负担。战争破坏地区,养子不当差,种地不纳粮。(这正是大陆农民梦想不到的)
<p>
<p>
  《素书》的大纲为“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”,至礼而止,断然不提“智”与“信”。因此后人才懂得老子所说的“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为人类道德沉沦的七个阶段。
<p>
<p>
  黄帝处于远古“道”的时代;尧、舜时尚有“德”;孔子依于“仁”;孟子退而倡议“义”;董仲舒唯设礼仪;诸葛亮动基于“智”(汉末社会“礼”已崩溃,人际关系以智相处;故而杀人艺术,诸葛亮驾驭的《孙子兵法》,以智当先,要略排列为“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”)。
<p>
<p>
  连“信”也灭亡,社会危殆至极。
<p>
<p>转自中华复兴网 http://www.1840cn.com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-2-25 107:13编辑过]

分享到:  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!!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!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
收缩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武当太乙内功交流网 ( 辽ICP备05002256号  

GMT+8, 2024-4-28 22:43 , Processed in 0.063716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